-
5月18日,“垃圾‘趣’分类,生活‘潮’前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暨校园“毕业季”专项回收行动启动仪式在下沙公园举行。
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举措。本次活动吸引近千名市民参与,意在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用垃圾分类的“多巴胺”色彩为文明侨乡增彩。
活动由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江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教育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江门市江海区委员会、外海街道办事处、礼乐街道办事处、江南街道办事处、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有限公司、江海区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江门市合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主办。
跑起来,垃分接力赛诠释速度与责任
当天上午,下沙公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参与者手持四分类颜色牌,以分类接力赛方阵组成活动主题,吸引市民群众关注。
随着鸣笛声响,来自不同社区的8支队伍开启垃圾分类接力赛。参赛者需穿越“知识答题独木桥”“垃圾分类转转转”等障碍,将印有垃圾图标的卡片精准投入终点处的四色桶中。
“跑快点!中药渣是厨余垃圾,放到绿色桶!”
“不对不对,超市小票是其他垃圾,应该摆灰色桶!”
火热的比赛氛围带动现场群众一边为参赛者们加油助威,一边为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出谋划策,在“垃圾分类+接力赛”中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动起来,沉浸式游戏解锁环保新体验
分类接力赛人气爆棚,现场的摊位互动同样精彩纷呈。
“抛一抛”“淘一淘”“旅一旅”等多个垃圾分类游戏让群众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和普及率。
垃圾分类重在践行,为了引导群众“动”起来,现场设置了多个趣味体验区,让大家在手工体验的过程中将闲置矿泉水瓶、黏土磁贴和咖啡渣变成精美的生活装饰品,让废旧资源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多支亲子志愿者队伍在下沙公园周边进行“绿野拾光”行动,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美化社区环境,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热潮之中。
亮出来,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绿色答卷
自环卫一体化改革启动以来,江海区秉承“科技赋能、全域统筹、全民共建”的理念,打造了“分类-收运-处置-再生”全链条治理样本,让绿美江海一步一步走进居民的生活。
在下沙公园,展板向居民们展示了江海区五年来环卫一体化改革的收获。“环卫工人的装备在不断升级,社区环境也越来越干净整洁,让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切实感受到环卫一体化的成效。”社区居民群姨说。
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就是要用最“潮”的方式,展现环卫一体化的足迹和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持续点燃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迈向“全民自觉好习惯”。
分类知识小课堂
青春不散场,旧物换新生,还有2个月将迎来“毕业季”,学生们的旧物该何去何从呢?
来听听我们的建议吧!
“毕业季”可回收物指南
纸张:各类书籍、纸张、“上岸”资料等(请撕掉隐私页且无霉变)
生活用品:完好的衣服、裤子、床单被套、鞋子、包包、毛绒玩具等
杂物:台灯、晾衣杆、水桶、未拆封的文具及电子产品等
同学们可结合校园“毕业季”专项回收行动,选择“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积极参与。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梁美意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作者】 张婧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