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农活动很常见,但江门蓬江最近的一场活动解锁了新“玩法”,让“媒体+”“AI(人工智能)电商”这些时髦的词汇成为主角,让人耳目一新。
8月15日,《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后的首场活动在江门人才岛举行。活动的主题很鲜明,就是推动“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让江门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签约现场。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江门为什么要举办这场活动?这要从一份文件说起。
近日,按照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委宣传部关于“媒体+”的部署,江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了一份文件:“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陈皮、凉瓜、鳗鱼、马冈鹅等土特产变身网红货。
这背后当然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江门用粤港澳大湾区1/6的土地生产了1/3的粮食、1/4的水产品、1/5的肉类和1/8的蔬菜。数据显示,2021-2024年,江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7.8%,全省第三。
特别是自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注重农特产品品牌打造,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构建起“江门优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做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杜阮凉瓜。 南方+记者 郑琦 摄
作为这场活动的承办地,蓬江区的农业品牌建设也硕果累累,近年来累计培育“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农产品1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增加至21个。
酒香也怕巷子深。侨乡的农业“家底”这么丰厚,当然需要更先进的生产力“加持”,让“卖货”的渠道更畅通、更高效。要达到这个目的,“媒体+”无疑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可以为江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纵深推进、聚焦乡村振兴与品质强农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作为活动的另一个焦点,全国首家央小满数字基地落户江门人才岛科技产业园,也让人充满期待:当农产品搭上“AI”快车,“蓬江优品”“江门优品”就能精准匹配到更多消费者,助力侨乡农业高质量发展。
央小满数字基地是江门“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最大的亮点就是建设AI电商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场地规模约1200m²。
未来,该中心将运用先进的AI技术,为江门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与央小满品牌合作将显著提升蓬江区乃至江门市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将带动地方农产品加工、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与税收贡献,积极培育乡村新业态。
当下,各地都在加紧建设AI硬件。央小满数字基地为何选择人才岛?答案也显而易见。
人才岛科技产业园。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随着农业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对AI硬件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江门人才岛连接珠江口西岸与广佛、深港澳核心区域,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
公开资料显示,江门人才岛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成功引进了“湾区人才岛直播电商基地项目”“江门市低空飞行器产业服务基地项目”“广东中科光电新建项目”等一批项目,并吸引多家电商企业签约共建江门人才岛直播电商产业联盟。
可以说,这里区位优越、产业厚实、人才汇聚,为“数字经济、直播电商”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央小满AI电商中心所在的科技产业园,园区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人才岛打造低空经济与直播电商新质生产力集聚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
由此可见,江门“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本质上还是引进先进生产力,让手机变农具。改变,才刚刚开始。
评论员:董有逸
【作者】 董有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