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28日,今年首场以“田长制+普法+科技”为主题的送训下乡活动走进著名侨乡江门开平,吹响“耕地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号角。作为2025年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省自然资源厅与省司法厅、省林业局等省直单位和社会团体合力开展“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
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系统优势,以“田长制”为抓手,融合耕林空间统筹、科技智慧耕保等若干主题,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宣传视频、摆放图片展板、派发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咨询答疑、开展有奖问答等方式进行现场互动,让广大群众对耕地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和重点政策内容“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进一步增强法治耕地保护、全面推行田长制的重要共识。
“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宣传队员向群众科普。在“耕地林地双保护 空间布局双优化”为主题的展位上,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联手出招,以统筹耕林空间协同发展模式为主题,宣传“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布局要求,普及“耕地下山良田连片、林地上山生态优美”的必要性,深化“保良田、护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推进田长制工作以来,广东各级田长队伍不断加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省、市、县、镇、村及网格田长12.38万名,共划定耕地网格76753个,覆盖全省2859万亩耕地,真正实现“人田对应”,并构筑起卫星遥感、监控探头、无人机的“铜墙铁壁”,加强耕地全方位监管。
“卓粤·自然 保耕地守红线”送训下乡活动以来,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解读耕地保护政策,充分展示耕地保护科技成果,进一步扩大了耕地保护的社会影响,强化了基层田长和广大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积极营造了“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有效推动田长制在基层落地“生根”。
接下来,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快耕地保护守正创新的步伐,持续推进部门联动同向发力、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耕地大保护,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深入开展“多田套合”“林耕置换”“农业碳汇”等政策研究,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书写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圆满答卷。
南方+记者 黄叙浩
通讯员 李嘉仪 冯建奎
【作者】 黄叙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
